化妆品新原料创新四大显著特点

近几年,我国美妆行业发展整体呈现出明显的技术风潮,品牌和产品科学属性成为主流叙事。与此同时,在信息平权时代,用户也更乐意研究产品的功效成分、作用机理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化妆品新原料成为美妆行业发展的核“芯”之一。

 

而化妆品原料企业和品牌企业更是在蛰伏多年后,从2021年小试牛刀到2022年一试身手,再到2023年大展拳脚,纷纷发力新原料创新。在此过程中,本土原料企业表现亮眼。

 

新原料备案呈现四个显著特点

 

2020年6月29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对新原料管理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根据《条例》,基于风险分类管理模式,仅对高风险新原料实施注册管理,对其他新原料实施备案管理。同时,《条例》明确,鼓励和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研究开发化妆品。

 

2023年11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化妆品新原料鼓励创新和规范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提出,鼓励结合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化妆品新原料,支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化妆品原料研究创新。

 

上述法规文件为化妆品领域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大大激发了企业开发新原料的积极性。

 

国家药监局网站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已有117个新原料完成备案,备案数量稳步增长,但尚无新原料完成注册。其中,2021年有6个新原料完成备案;2022年有42个新原料完成备案,涉及38个成分;2023年有69个新原料完成备案,涉及64个成分。总体来看,新原料备案呈现以下四个显著特点。

 

有消费者和市场基础的新原料被多次备案

 

在117个备案新原料中,β-烟酰胺单核苷酸(NMN)、补骨脂酚、N-乙酰神经氨酸被多次备案,其中NMN备案多达8次,数量位居第一,主要作为皮肤保护剂、保湿剂、抗氧化剂、抗皱剂在化妆品中应用;其次是补骨脂酚,备案4次;位列第三的是N-乙酰神经氨酸,备案3次。

 

究其原因,2013年哈佛大学医学院大卫·辛克莱教授研究团队通过研究NMN作用机理发现,该成分可改善线粒体功能,延长端粒长度,有助于减缓衰老进程,这为NMN擦亮了科技底色。另外,NMN和N-乙酰神经氨酸本身就有在保健品、食品及乳制品中添加应用的历史,“妆食同源”为其奠定了相对成熟的市场教育基础。而补骨脂酚受到追捧,也是因为其在进口商品和海淘商品中有成熟的应用案例。由此可见,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及市场认知度,对于新原料的推广应用有积极影响。

 

除原料企业外,品牌企业、代工企业也纷纷入局

 

117个新原料对应有76个备案人。其中,59个原料企业共备案93个新原料,占比79.49%;17个非原料企业(美妆品牌及代工企业)共备案24个新原料,占比20.51%。非原料企业新原料备案数量按年份分布,2021年备案数为0,2022年备案4个,2023年备案20个;按来源分布,化学原料6个、植物原料7个、生物技术原料4个,另有7个暂未公示。

 

据统计,有21个备案人备案了多个新原料。其中,深圳市维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用名:深圳市维琪医药研发有限公司)以8个新原料备案数量位列榜首;陶氏(张家港)投资有限公司紧随其后,3年完成5个新原料备案;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三,3年完成4个新原料备案。进一步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每个原料企业都具备差异性竞争优势,或者在技术层面,或者在成分来源层面。比如,深圳维琪专注于肽类研究;华熙生物利用合成生物学平台大展拳脚。

 

除了原料企业努力精进外,不乏国际巨头如资生堂、爱茉莉及国内头部品牌如珀莱雅、水羊生物、云南白药、贝泰妮集团等入局新原料注册备案。这样的企业从2022年的4家增长至如今的数十家,大有“军备竞赛”之势。这从侧面反映出,核心的功效成分、专利成分对于打造产品功效壁垒、品牌市场科学传播以及品牌自身优势差异化体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

 

代工企业也不甘落后。比如,美中集团的广州汉方医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芭薇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备案了大叶冬青叶提取物和香露兜叶提取物。

 

国产新原料备案数量高于进口原料

 

我国化妆品原料企业受政策利好和技术进步影响,新原料备案数量稳步增长,甚至可以说是“后来居上”,从2021年的5个、2022年的28个,上升到2023年的53个。

 

而进口原料近两年新原料备案数量增速放缓,2022年为14个,2023年为16个。

 

从国产新原料备案人分布省份分析,87个国产新原料分布在我国的18个省(区、市)。其中,广东省最活跃,备案数量达23个;其次是上海市,备案13个;江苏省位列第三,备案11个。2023年12月18日,陕西省诞生首个新原料海参肽,填补了陕西省新原料备案的空白,可见内陆地区也和珠三角、长三角等美妆发达地区一起入局。

 

“肽类”新原料异军突起

 

分析3年新原料备案数据还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些品类的崛起,尤其是多肽类的异军突起。

 

3年时间,“肽类”新原料备案累计达12个。其中,2022年备案4个,2023年8个。这离不开消费市场的日益成熟。由于“成分党”已进阶为功效护肤研究型消费者,具备明显科技属性和功效体验的活性物更容易被用户认可。此外,诸多国际品牌和国内新锐品牌的勇于尝试和积极应用,更是为“肽类”原料的普及添油助力。

 

从新原料来源来看,化妆品新原料最多的来源是化学原料,共62个,其中聚合物有27个。另外,生物技术原料23个、植物原料13个、动物原料5个、水解原料1个,13个未公示。

 

按照原料的使用目的分类,新原料使用目的前三的分别是皮肤保护剂53个、保湿剂44个、抗氧化剂23个。由此可见,基础功效性新原料仍然是企业的备案重点,技术性能成分尚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国内美妆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化妆品新原料备案数量逐年递增,国内美妆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首先,从规模体量来看,我国化妆品市场份额占全球市场的17.3%,但我国美妆原料市场规模仅占全球的6.3%,国产化妆品原料市场还存在较大缺口。换言之,我国化妆品原料,无论是基础大料还是功效成分,很大程度仍然依赖进口。

 

其次,从分类来看,植物原料在政策扶持的背景下,备案数量有了明显增长;生物技术原料备案数量稳中有升,从2021年的2个到2022年的9个,再到2023年的12个,增长形势喜人。植物来源原料或者合成生物技术的进步或可成为推动化妆品行业发展的下一个机会拐点。

 

再次,从新原料的备案应用率来看,截至2023年12月底,117个新原料中仅有46个被应用,备案商品数量仅有1798个,大部分新原料还未被应用。可见,新原料应用推广还处在一个瓶颈期。相比之下,《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中原料平均备案商品数是新原料平均备案商品数的10倍。在使用新原料的商品备案中,NMN、芋螺肽和补骨脂酚表现亮眼,分别有1007个、227个和162个商品备案。就使用目的而言,热门新原料使用目的多为皮肤保护剂;就品类而言,面霜和精华类目应用较多。

 

总体而言,在欣欣向荣的化妆品市场,国产原料的份额仍然偏低,存在较大缺口。特色发酵和合成生物学的技术进步,有望成为科技出圈的机会点。新原料应用数量尚未过半,增速尚可,但仍处于推广教育阶段。

来源于妆研荟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诸多国内化妆品企业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和进步,同时感受到新兴一代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包容、支持和认可。其背后既是文化自信的支撑,更是技术自信带来的强大内驱力。

 

我国美妆行业已然驶入发展“快车道”。在植物原料和科学技术的助力下,我国化妆品新原料将会越来越有表现力和主导权。

新闻动态

NEWS